某某发电机公司
Mou Mou Jidian Generator
客户统一服务热线

020-88888888
13988889999

您的位置: 主页 > LOL投注

“终极重巡”——“德梅因”级全LoL投注网站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览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LoL投注网站

“终极重巡”——“德梅因”级全LoL投注网站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览

  1966年10月,为阻断北越的海上交通和补给线,美国海军发起了代号“海龙”的作战行动,先后投入各型舰船29艘执行岸轰任务,共发射炮弹上万发,击毁击伤北越各型船只超1000艘,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行动中,有一艘重巡洋舰共计执行了156次打击任务,以迅猛的火力打击了325个北越海防基地。1967年12月19日,该舰甚至同时与20多个岸炮阵地进行了交战,先后遭到300多发敌方炮弹的攻击(没有被直接命中),这次遭遇战让该舰获得了“来自东海岸的灰色幽灵”的绰号。这艘颇具传奇色彩的战舰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德梅因”级重巡洋舰的三号舰——“纽波特纽斯”号。

  为了胜任上述任务,美国海军一度非常青睐203毫米舰炮,因为这种舰炮有着更高的穿深,更适合担负破交及配合主力舰队行动的任务,也可以对抗敌方的同级军舰。然而,1942年下半年发生在瓜岛海域的多次海上战斗却清楚地表明美国海军当时在役的203毫米舰炮并不适合对付高速移动的敌方目标(主要是由于射速较低,加之炮塔旋回缓慢导致的),特别是在夜间和近距离遭遇战时,这迫使美军在瓜岛战役结束后将重巡洋舰逐步调配至战况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北太平洋战区。

  实际上,美国海军内部有相当的势力对当时在役的203毫米舰炮提出不满,军械局受到的压力很大,海军迫切需要一款新式高射速203毫米舰炮。1943年春,军械局开始了新式高射速203毫米舰炮的设计研究,同年5月第一次提出了研发配套的三联装炮塔。美国海军原本的计划是将新式火炮(含炮塔)配备给“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但由于新炮塔重量大幅度提升,加之炮塔座圈也明显加大,如果强行改装“俄勒冈城”级,那军舰的火炮搭载量将削减至6门,打击能力严重下降。因此,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开始转为设计新型巡洋舰来解决新炮上舰的问题。

  1943年7月,新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开始,预定装备9门新式203毫米舰炮,改进上层建筑布局以增大防空武器的射界,同时追加炸弹甲板以加强防护能力。同年10月,海军舰船局提出了编号为“ S511-65 ”的初步设计方案,从总体上看,新舰可以说是“俄勒冈城”级的放大版。如果此方案获批,那么这些舰艇可能会在 1944 年中期下水,并在二战末期投入使用。然而,从海军军械局方面传来的消息并不乐观,新式203毫米舰炮及炮塔的设计一波三折,很大可能会延迟交付,这意味着美国海军的新式巡洋舰在舾装时将无法装备主武器,这在战争时期是一个绝对令人恐惧的局面。于是,关于“新型巡洋舰”的设计讨论在11月份继续进行。

  “德梅因”级在设计时充分吸收了此前各级巡洋舰的设计经验并加以改良,外观上有不少突出特征。舰艏附近布置有一座四联装防空机关炮(后期更换为口径更大的双联装防空炮,下同),其后是锚链、缆桩、挡浪板等设备及另一座四联装防空机关炮。二座三联装203毫米主炮塔组成了前部主火力群,之后布置有1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塔及大型化舰桥(考虑到可能要充任旗舰,舰桥规模较之前的“俄勒冈城”级明显加大),舰桥顶部配置从前往后依次布置有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射击控制塔和主炮射击控制塔,舰桥后方是坚固的单柱前桅和主烟囱(“德梅因”级是单烟囱舰型)。主烟囱之后配置有后桅、后部上层建筑、1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塔及后部三联装203毫米主炮塔。舰艉附近布设有吊车和水上飞机弹射器,其余高平两用炮塔及防空机关炮座则分布于上层建筑二侧和舰艉甲板。值得一提的是,“德梅因”级对上层结构的强度给予了特别的重视,没有一味进行减重。同时,仅“德梅因”号在完工时实际配备了弹射器且很快就被拆除了,本级其余2舰在完工时均没有配备弹射器也没有实际配备水上飞机,后续也只装备过多种型号的直升机。

  动力方面,“德梅因”级配置了一整套可靠高效的动力系统,承袭自“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采用了动力舱概念(以轮机和锅炉为1个动力单元,放置在1个动力舱中),进而提高了全舰动力系统的战时生存性。锅炉方面选用的是4座由巴伯考克·威尔考克斯公司生产的重油焚烧锅炉,其性能堪称是当时世界各国舰用重油锅炉中的佼佼者,蒸汽压力为43.2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454.4度.通过1座烟囱集中排放废气。轮机方面则选用了4台通用公司生产的蒸汽轮机,机组能够为4具螺旋桨(4轴推进,单舵控制航向)提供120000马力的出力。

  “德梅因”级装备的Mk16型203毫米55倍径舰炮全部分装在3座三联装全封闭炮塔内,沿舰体中心线),这也是美国海军多数重巡洋舰火炮的标准配置方式。1943年开始设计,1948年投入使用的本炮是美国海军首款不使用发射药包和采用内膛镀铬工艺的203毫米舰炮,仅供“德梅因”级使用。单炮(不含炮塔)重17.1吨,身管长11.18米,膛压2870公斤/平方厘米,膛线度(可全角度装填),俯仰速度8.2度/秒。每门炮设计携弹量为150发。

  为应对日益增大的空中威胁,“德梅因”级还配备了由127毫米高平两用炮、76毫米高射炮及速射机关炮组成的防空火力系统。全舰共配有12门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分装在6座双联装全封闭炮塔内。于1932年开始设计,1934年投入使用的此炮是美国海军中性能最好且通用程度最高的高平两用舰炮。单炮(不含炮塔)重1.81吨,身管长4.826米,膛压2790公斤/平方厘米,膛线米,火炮仰角度-15度至+85度,俯仰速度15度/秒,配用的弹种有高爆弹、特种高爆弹、照明弹等。1943年后,又新增了配备近炸无线电引信的新式高射弹,使得本炮的防空效能提高了3倍以上。4台Mk37型射击控制装置负责为Mk12型高平两用炮提供射击诸元,该型控制装置能自动将数据传送至甲板下的Mk1A型火控计算机以引导火炮对抗时速在400千米/时以上的飞机,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的射击控制装置之一。

  中距防空任务主要由Mk22型76毫米50倍径高射炮负责,实际上,在1943年的设计案中,“德梅因”级的中距防空武器还是美国海军战时最受青睐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机关炮,但随着神风特攻队的威胁愈发严重,40毫米高射机关炮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故改设计为配备76毫米高射炮。单炮(不含炮座)重0.8吨,身管长3.8米,初速823米/秒,最大射速50发/分,最大射程13341米,最大射高9083米。火炮配有Mk56型和Mk63型射击控制装置,可以发射配备近炸无线电引信的新式高射弹。近距防空任务(也是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空屏障)则由20毫米厄利孔高射机关炮负责,配有Mk51型射击控制装置。单炮(不含炮座)重0.068吨,身管长1.4米,初速844米/秒,最大射速450发/分,最大射程4389米,最大射高3050米。

  由于是美国海军设计建造的最后一级重巡洋舰,加之吸取了很多战时经验,因此,“德梅因”级的防护水平堪称出色,整体上超越了美国之前建造的所有级别的重巡洋舰。本级舰采用“重点防护”模式,装甲部分占全舰总吨位的比重达到12.5%,重量为2189吨。垂直防护方面:主装甲带厚152毫米(至非关键部位削减至102毫米),全面压倒日本海军的主力重巡洋舰(“高雄”级),主装甲带前后二端设有厚度为127毫米的横向装甲隔壁,进而形成了一个装甲盒结构;水平防护方面:一号甲板(炸弹甲板,主要用于提前触发敌方弹药的引信)厚度为25.4毫米,主水平装甲厚89毫米(部分区域还附加有28毫米的装甲衬层)。

  前桅杆平台上装备有1部SPS-6型对空搜索雷达,该型雷达由西屋电气公司生产,是美国海军二战后第一代对空警戒雷达,性能上较战前及战时装备的雷达有了很大提升,其可在269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到飞行高度为9400米的大型轰炸机。后桅杆平台上则安装有1部SP型战斗机引导雷达,该雷达使用碟型天线,具有搜索距离远(对高空轰炸机最大探测距离130公里),精度较高(测距精度180米,测角精度1.5度)等突出特点。对海搜索雷达方面则装备有1部雷声公司生产的SG-6型微波搜索雷达,该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41公里,测距精度180米,测角精度2度,美国海军中的雷达操作员曾形容与SG型打交道就向驾驶一辆设计精良的汽车一样让人愉悦;火控雷达方面同样有较为完善的配置,主炮、高平两用炮及76毫米高射炮的射控装置均配有火控雷达。其中,Mk13型火控雷达(主炮用)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探测距离为46公里,测距精度远高于光学测距仪,可以直接指挥射击。Mk25型火控雷达(高平两用炮用),对大型轰炸机的探测距离为45公里,该火控雷达也可用于指挥对水面目标射击。小型化的Mk35型火控雷达(76毫米高射炮用),对轰炸机大小的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7公里。

  防空系统的变更主要包括:厄利孔防空机关炮的改装和76毫米高射炮的逐步撤装二个部分。由于人员编制问题,本级舰完工时装备的厄利孔高射机关炮于1952年前后被全部撤去。而3搜本级舰配备的76毫米高射炮的撤装情况则各有不同:“德梅因”号与“塞勒姆”号于1955年拆除了舰艏附近的1座双联装76毫米高射炮(主要是考虑到甲板上浪时该炮位无法操作),后续又拆除了3座,因此,它们都是带着16门76毫米高射炮转入封存状态的。“纽波特纽斯”号的情况要特殊一些,1962年,该舰拆除了8门76毫米高射炮,1966年又拆除了8门,至1973年,全部76毫米高射炮均被拆除。

  电子设备的升级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各舰先是拆除了SPS-6型对空搜索雷达,转为安装新式的SPS-6C型对空搜索雷达和SPS-8型测高雷达,同时还安装了SLR-2型电子对抗套件。20世纪60年代,“塞勒姆”号又将SPS-6C型对空搜索雷达更换为SPS-12型对空搜索雷达。“纽波特纽斯”号由于服役时间较长,因此,除了前述的改装外,该舰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进一步的电子设备升级,包括更新雷达设备和拆除SLR-2型电子对抗套件。

  越南战争爆发后,“纽波特纽斯”号于1967年9月加入美太平洋舰队,开始在越南附近海域执行任务,参加了著名的“海龙行动”,1968年4月离开越南,结束了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一次部署。1968年12月,该舰重返越南附近海域,开始执行第二次部署,主要执行岸轰任务。1972年5月,“纽波特纽斯”号第三次赴越南进行部署,其间作为突袭舰队的一员二次参与了对越南海防市的炮击行动。同年10月,该舰在海岸外作业时二号主炮塔突发爆炸,造成20人遇难,36人负伤,一门火炮报废。

  虽然未能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活跃于战后舞台的“德梅因”级重巡洋舰依然通过多次支援任务证明了自身的特殊价值。凭借着高射速舰炮,在整个冷战期间,“德梅因”级的炮火支援能力在美国海军内是无与伦比的,它们的快速射击能力被视为岸轰作战中的决定性优势因素。该级舰在执行武力展示和威慑任务时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为捍卫美国的海外利益做出了较大贡献。美国海军总委员会曾经明确指出,对“德梅因”级的评价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满意”。

Copyright © 2018-2025 LoL投注网站|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机电发电机设备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