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据冯伟忠介绍,如果该技术能够得到运用,结合外三目前已成功应用的节能创新技术,采用目前成熟的超超临界蒸汽参数,其机组净效率就可达48.5%以上,远超目前国际上正在研发的下一代高效燃煤火电技术。该技术不但能应用于新建机组,还为现有中、低效率机组的就地改造提供了新的出路。若能在中国全面推广,那么在没有增加任何能耗的情况下,全国的火电机组的效率可平均提升10%左右,“相当于新增7000万千瓦装机容量”。而这正是外三,乃至上海可为全国能源行业作出的示范性贡献。
在外三“十一五”众多的技术创新中,最令冯伟忠自豪的就是其解决了困扰全球发电界几十年的“固体颗粒侵蚀”问题。固体颗粒侵蚀指的是当水蒸气在几百摄氏度的高温下,其氧离子活性会大大加强,与金属管道内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皮,进而脱落。氧化皮囤积在管内会造成锅炉爆管事故;而随高速蒸汽运动的氧化颗粒会刮伤轮机叶片。这正是降低发电机组效率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之前全球所有运行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都遇到了这一问题,每年因此损失的煤炭上亿吨。
2007年1月,冯伟忠应邀到英国就“固体颗粒侵蚀问题”的研究作专题学术报告,那时外三还在建设中。“我仅仅是讲了一个思路,问题如何产生,应该如何解决,国际上对此非常关注。后来我把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了外三,获得了惊人的成效。运行了30多个月,现在外三的汽轮机叶片仍然光亮如新。”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看了轮机叶片的照片后评价道:“这种情况对于汽轮机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你们的技术在世界上将是一次突破。”
“那就是7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冯伟忠说,“这7000万,没有增加一点能耗。还有什么能源能够跟它比吗?所以眼睛不要光盯着光伏、风电。这7000万千瓦可是零能耗,还有比这个质量再好的能源吗?这是功德无量的。所以政府有补贴应该往这里投啊。没有什么比这个性价比更高,更环保,更节能的。我们应该与时间赛跑。风和太阳明天还会再有,但是煤炭这么用下去,明天可能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把火电的效率提上去,延缓资源的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