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朝强调,一要加力服务保障,打好就业帮扶“组合拳”。深化关键时期就业服务,把握“择业窗口期”,大力开展“百日万企”系列招聘活动,冲刺“离校攻坚期”,精准开展“1131”就业服务;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认线”工作要求;强化就业服务区域协同,加强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就业公共服务合作,为青年入乡发展搭建平台。二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就业岗位“蓄水池”。坚持“立园满园”扩大岗位规模,推动“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与“进解优促”深度融合;支持创新创业倍增就业岗位,发布“青年创业政策大礼包”,探索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发展新场景新消费拓展新兴岗位。三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人岗相适“匹配度”。积极推动专业动态调整,提高在蓉高校专业与本地产业适配度;持续强化就业能力培养,探索契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深入开展实习实践锻炼。四要强化工作协同联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升级青年人才驿站,加强政策服务宣传和青年就业典型事迹宣传,积极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