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宝剑来说,这样的善举并非偶然。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预备党员,他曾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抗洪抢险中冲锋在前。因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张宝剑主动考取红十字救护师资格证,从去年4月开始,每日携带2.5公斤的AED设备穿梭于街巷,将外卖电动车变为“移动急救站”。他说:“在与‘死神’赛跑的战场上,必须随身带着,心里才踏实。”在救人之后,他婉拒了老人家属的感谢金,将饿了么平台奖励的1万元和其他组织赠予的公益金悉数捐赠。面对社会涌来的褒奖和赞誉,他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据了解,饿了么鼓励骑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当好社区的应急侠、安全侠、守护侠,通过“公益上报”功能、急救培训体系、骑士驿站等机制,将骑手的个人担当转化为可持续的社区服务能力。例如,江汉区蓝骑士驿站配备AED设备,成为普及急救知识的培训点;骑手在系统中报备交通、消防隐患,可获得“社区侠”激励。这种“职业赋能+公益服务”模式,让外卖骑手从“被管理对象”升级为“治理参与者”,形成“骑手守护社区,社会反哺骑手”的良性循环,为“社区守护者联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